【微课应用】微课不发威,原来是因为(2)——重形式,轻加工
胡小勇教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,继续为您提供原创学习资源。本期主题:微课为什么不发威?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 陶扬
大家还记不记得大家“微课不发威”系列第一期的内容?在第一期大家谈了一个很常见的微课制作误区:重技术、轻设计。这一期,大家来聊聊另一个常见误区:重形式,轻加工。

图1
很多时候,大家谈到微课的制作,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总是各种长枪大炮,只要摄录工具往那儿一放,就意味着一个微课的成功制作,也有的可能会想到的是较为平民化的方式,各种录屏App的使用。
那么,大家认为制作微课需要什么条件呢?一台计算机一个麦克风和一个摄像头就可以了?或是一个ppt演示文稿,按照课堂讲授方式重新录屏讲解一遍就可以了?还是简单地将课堂片段直接拍摄下来就可以了?
小编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,不过小编发现,在中国微课网比赛中不少微课采用的都是ppt录屏。

图2
微课的重形式,轻加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:
问题一:微课全程采用课堂实录的方式
课堂实录中除了教学内容,还包括教师形象、学生形象、教室环境等信息,学习者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,分散注意力。

图3 错误示范
其实,课堂实录比较适合用来评课和教学反思,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用于学生自主学习。如果是实验演示型微课、技能演练型微课等,则可以考虑使用实录,但要注意后期添加关键步骤,标注容易出错的操作步骤等。
问题二:微课录制编辑忽略了画面呈现效果
其实有的时候,个性化的视频编辑甚至能够比演播室里的高保证视频更让学生兴奋。录制方式并不局限于高大上的长枪大炮,可考虑的范围很多,大家要注意画面的呈现效果。很多时候会出现以下情况:
(1)画面不简洁,精炼和美观(构图、配色不当等),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。

图4 错误示范 与 修改后示范
画面不够简洁,大家可以考虑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,比如减少画面其他不必要元素的干扰,注意突出重点信息,可以考虑加入对重点的批注等。
关于美观:比如ppt录制的微课,模板陈旧老套,内容相关性不强,画面繁杂无序,素材堆积。对于这一类问题大家可以套用模板,及时更新大家的ppt(比如锐普、站长之家等网站会提供大量的素材),模仿别人的排版或者配色等。
(2)声画问题:
表1
问题 | 建议 |
静态画面过多 | 适当加入转场、语速可比平常稍快一点 (特殊情况,如留白思考等除外) |
视频清晰度不高 | 确保素材清晰度较高、视频导出注意参数设置、 |
缺少配音讲解 | 配音可采用人工配音,或者利用App生成 |
画面与语音讲解不完全匹配 | 可考虑先录制声音,后根据语音录制画面 使用视频编辑工具调控声画同步 |
此外,大家有没有发现学生们喜欢画面由空到满的过程,其实当中是有知识的,逐步呈现常识是比一次全部呈现更让人方便阅读、抓取重点。这也是可汗学院的手写板录制型微课备受欢迎的原因。
问题三:微课过于注重呈现形式,没有正确理解编辑的作用
有的微课过分追求可视化、动态化和趣味性,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,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,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、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。
其实,加工并不意味着让视频花哨,对视频进行加工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知能点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引导学生的学习。编辑过程中,注意技术使用的规范化。当段落文本需要逐行逐个出现、图表元素需要逐项分类显示、页面各对象需要按先后次序出现、某个要点需要突出强调时,建议选用最合适的动画效果。切忌不分对象、场合随意设置,动画应用不合时宜,反而会欲速不达。
微课设计好之后,不单只是需要录制,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增色。“微课增色剂”是指对微课进行精心加工。在此,小编归纳罗列几条精心加工的小方法,做成了一个自查表,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更改:
表2
加工小方法 |
1.添加字幕 | 5.善用项目符号分条列点 |
2.通过颜色、大小、标记等突出关键内容 | 6.画面内容应该有先后顺序依次出现 |
3.抽象内容具体化、可考虑使用动画呈现等 | 7.添加问题思考,适当留白 |
4.注意语言幽默、亲切如,适当使用比喻等 | 8.实现互动(如微课中加入练习等) |
补充…… |
注意:加工是好,但切忌画蛇添足,加工宜精不宜多,更要时机恰当。
好啦,今天的内容就讲到了这里,希翼大家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想要了解别的微课设计误区,敬请继续关注“微课不发威”系列博文。